一文全览狩猎文化发展史(深度好文)

2022-09-30 15:44

提起草原,人们会想到成群的骏马和牛羊;提起牛羊,人们会想到身手不凡的游牧及狩猎工作者;提起狩猎文明,不得不追溯到狩猎起源史和发展史。随着历史的推移和文化的洗礼,狩猎文化也在逐步完善发展中。

 

我国最早依靠采集和狩猎为生的是蒙古族,所以蒙古族很早便得出经验,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猎物的数量来选择狩猎的方式,那就是绝对不能对猎物赶尽杀绝,比如春夏季严禁围猎,因为正好是猎物们的交配期时节,要给予它们足够的繁殖空间。

史书《元文类》记载:“先帝圣旨,有飞禽勿捕之”与“正月至六月尽怀羔野物勿杀”。足以证明,早在元朝时期,蒙古族就对于保护野生动物这块,已形成了具体的法律条文。后期,随着生产力的生活水平的发展,狩猎运动逐渐演变成一种兴趣爱好。

 

狩猎在远古时期是人们解决温饱的一种手段,后逐渐演变成一种宫廷休闲方式,狩猎不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也蕴含了很多时代文化与文明。

以狩猎为乐,唐代皇族最为盛行。齐王李元吉更是宣称:“我宁可叁日不食,不可一日无猎。”唐代帝王的狩猎活动,有规模庞大的田猎和不拘形式的小型打猎两种形式。冬季举行的田猎还被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活动,被纳入军礼之中。其狩猎方式多种多样,有火攻、围猎、网捕、索套、骑马箭射等,有时还会同时使用几种方法。

 

有史料证明,1971年陕西省发掘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发现墓道壁画中有一幅《狩猎出行图》,整幅画中有四五十骑,旗帜招展,骏马奔腾,显示了唐代贵族狩猎场面的热烈壮观。

古代欧洲狩猎文化进程,用达尔文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人不以狩猎为生,这是人合理的进化方向。”意味着,狩猎作为一种求生手段陪伴了人类很长的一段时间,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人类的生产生活工具发生了变化,狩猎运动也逐渐退出了主流大众的视野。

 

又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狩猎从简单的生存手段本质,转变成为了一种上流运动。为了让狩猎更具有上流社会的色彩,早期的王室开始依靠一些硬性规定来保护贵族的狩猎特权。至此,狩猎在欧洲形成一种文化传统,狩猎成为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所以,早期的欧洲狩猎与其说是追捕猎物的手段,倒不如说是追赶身份地位的进程。

直到17世纪,关于狩猎的规定才开始逐步放宽,那些拥有土地的土地主们也可以在自己的领地上进行狩猎。这是欧洲狩猎运动第一次从王室的禁苑传到了在外的广袤区域,也是狩猎运动从王室走出来的一个文化普及过程。

 

现代狩猎也是狩猎行业的一个重要进程,除了是一个生存发展手段以外,还起到控制野生动物种群,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作用。

现代狩猎又分专业狩猎与业余狩猎两个方面。专业狩猎也叫生产性狩猎,专门从事狩猎生产的猎人叫职业猎人。业余狩猎又叫体育性狩猎,是一种特殊的业余活动。业余狩猎可以满足业余狩猎者的特殊兴趣,锻炼身体,又能获得一些野鸡、野鸭等狩猎产品,改善猎人生活,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

如今,狩猎工具也从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可以使用套、夹、笼、网、窖、夹剪、压木、猎枪、猎犬等各种猎具。为了更高效,现在大多数人都喜欢采用猎枪配合热成像仪或夜视仪设备作为狩猎工具。

 

▲图为猎枪搭配普雷德NV008系列产品使用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我国用猎枪狩猎,必须持有相关部门颁发的猎枪证与狩猎许可证。当然,狩猎活动并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还必须严格遵守当地狩猎法律法规,期待大家共同维护并传播正确的狩猎文化。

相关新闻